跳到主要内容

Approaching 30, is it too late to start fighting?

· 阅读需 20 分钟
程序员菜鲲
全栈工程师 @ 不知名集团

快30岁了,现在开始奋斗是不是太晚了?

这让我想起,非洲经济女学家 Dambisa Moyo 的《dead aid》书中的结束语:

“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is 20 years ago. The second-best time is now.”

“最好的种一棵树的时间是 20 年前,其次是现在”,启示我们不要被年龄和时间束缚,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,与其哀怨叹气,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。

网上也有段子,黄忠六十跟刘备,德川家康七十大天下,姜子牙八十为丞相,佘太君百岁挂帅,孙悟空五百多岁西天取经,白素贞一千多年下山谈恋爱,以戏谑的方式讲述了大器晚成这个道理。

听起来确实是能宽慰人心,什么时候都不算晚,从现在开始做,也就是大器晚成而已。

说真的,都到了 30 岁,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即便这些话是假的,我也只能选择相信,所幸历史上还真有那么一点大器晚成的例子,能燃起一点希望,多少有点寄托,至于自己能否真的改变,这个……再说吧……

稍微热血之后,细想一下,所谓大器晚成,“晚”固然能宽慰人心,但前提还是要成为“大器”,否则就不叫“大器晚成”,而是“悔之晚矣”了,而成为“大器”,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不需要拼天赋, 但也需要不少的努力,而这“努力”,不是一句口号、一份决心、一个计划就能成就,如果让我解析这个“努力”,我认为至少包含两个方向,一个是“越来越清晰的认知”,一个是“越来越精湛的能力”, 虽然两者相辅相成,但让我说,还是“越来越清晰的认知”更重要一些。

我们的人生中,下过无数的决心,立过无数的计划,总以为事情发生的时候,靠着意志力,咬咬牙就过去了,如果没有完成,那肯定是自己决心不够,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次次败下阵来。无数次的败下阵来, 汇成了今日的焦虑。殊不知,我们干与不干某件事情,以及意志力本身,也是要讲究方法的。想戒烟,不是烟瘾犯了忍一忍就能解决,想早起,不是前一天早睡就能解决,焦虑,不是转移下注意力就能解决, 脾气暴躁,不是生气的时候强忍着不说就能解决,社交牛逼,不是学几个厚黑技巧就能解决,事情自有其发生的起因、规律和解决之道,但我们却总是盲目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的意志力, 以为什么都能咬咬牙解决,也盲目相信自己的能力,以为学几个技巧就能解决,却不肯花时间深入,去学习其底层的规律,由底层出发,结合自身的情况,摸索尝试解决, 最终的结果就只有失败。当然,关于人的行为,其底层的规律延展开来是非常庞大的内容,但正是因为其内容庞大、复杂、繁琐,才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而这些也是你为人所不肯为 , 成人所不能成的地方。

掌握事物的底层规律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事情,这是“清晰认知”带给我们的一个直观的好处,但我还想讲一些不直观的,就比如,“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,虽然每个人的兴趣理想不同, 但我觉得至少这个人,在做一个想要成为的人的时候,应该是内心宁静,眼神坚定,眼中有光的。你可能想,人是一个情绪动物呀,怎么可能会一直保持一个状态呢?确实如此, 人确实不可能在同一个情感状态上一直保持,但人却可以,在明知自己会输的时候,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,在面对抉择的时候,依然能选择艰难但正确的路,在疲惫不堪的时候, 依然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,在难过失落的时候,依然能擦干眼泪心向光明,而这不是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,是源于你对这个世界,天道酬勤、人性光辉、亦或者因果循环之类的东西的相信, 你才能多做那一点点,就是那一点点的改变的积累,最终才引发了质变。

那么你会相信什么天道酬勤、人性光辉吗?我认为你当然相信,毕竟这是我们受过的教育,但是否由衷的相信,以至于在面对苦难的时候,依然能做出相同的选择,则要看你对这些东西, 理解的深刻程度了,而我认为,这种深刻的程度,只有通过独自的思考才能获得,而引发你思考的,莫过于两种方式: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简而言之,就是实践和阅读。 所以如果你只是像往常一样平凡的度过一天,没有折腾,没有尝试,没有阅读,没有思考,你的日子就只是又重复了一遍而已。

关于认知,讲了这么多,其实我就是想说,技术本身是无法改变你的,少读些工具书,在技术之外,多读些人文社科的书,多折腾些感兴趣的东西,多与他人建立联结,这些才会真正的带来改变。

接下来讲讲“越来越精湛的能力”,这里的“能力”是一种综合的统称,而不是单指某一种能力,对前端而言,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能力可能是指其技术实现,随着工作越来越久, 能力则更多的包含了分析问题的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沟通能力、架构能力等。

程序员常有 35 岁的焦虑,这本质是能力与年龄的不匹配, 如果是基础的开发岗,年龄确实是劣势,但如果是技术专家岗,太年轻反而是劣势,所以一个高阶职位所需要的能力, 必然需要时间积累才能磨炼出来。所以时间在流逝,外界对我们应有能力的要求也在不停的变化,这是被动的一面,而对我们个人而言,能力乃安身立命之根本, 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,伴随着你能力的增长,你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大,对应你能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,最终你也能这价值中找到一份归属。

说完努力的两个方向,我们谈谈,“大器晚成”中的“成”。怎样才算“成”呢?这就像在问,怎样才算成功?答案也很显而易见,因人而异。

走过抗战的年代,我们不会像保尔·柯察金那样坚信,一生应该献给解放全人类的事业,再这个物质富足的年代,我们更多的是凸显自我,我们认为,人的一生只有一次, 最重要的是这场旅途本身。以此为基础定义的成功,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,若赢得了世俗的眼光和称赞,内心却是死气沉沉,不能说是一种成功,若选择了一条道路, 能不悔自己的选择,能享受当下的快乐,能对未来充满希望,这不是成功,也是在成功的路上。过一个内心想要的人生,但这个人生,不是白日幻想,每个人都有一个在内心看的到, 并觉得自己够得到的人生,那个人生才是你想要的人生。或许有的人努力的目标,就是养家糊口买房买车,说真的,有车有房,有妻有娃,不就是人生赢家吗?可就怕,与人比较, 别人 25 岁获得的东西,我们 35 岁才获得,好在我们真到了 35 这个年龄,而立不惑之间,相信也能认命接受这样的现实。

不过我们肯定心有不甘,总觉得人生要做出点什么事情,我们倒不至于像乔布斯那样,“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”,但也觉得确实要做点事情,证明下自己的价值,这没任何问题, 这就是人性,渴望融入群体有归属,又希望自己是独特的,能被他人铭记的,所以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。

那我们要做什么呢?鬼知道你想做什么呢,我只是想告诉你,接受这样会谋求改变的自己就行,追求平凡是你,追求不平凡也是你。至于你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, 则要看时代、机遇、贵人之类的,但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,折腾总比没有折腾好那么一点。

扯了那么多,其实就想讲讲道,道法术器,道以明向,法以立本,接下来讲讲法好了。

每个人都想升职加薪,但公司上面的坑位就那么多,大部分都无法如愿,或者无法达到想要的高度,所以对于大多数的程序员来说,30 岁总要面临一些选择, 比如进管理层、创业、换行业、继续 coding 之类的。如果提出了这样的问题,多半是夹在管理和技术中间,管理上,能力还差了一点,技术上,跟年轻的同学还没有拉开较大的差距。 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兴趣,完全是为了一份薪资,又有感兴趣的其他行业,换了也没有什么不好,创业则要看个人能力和机遇了,而大部分的人还会在 coding, 虽然也有一些新闻讲到 35 岁的淘汰问题,但其实正式的前端职业出现也没有过去很多年,现在才是大部分的前端同学步入 30 岁的时候,就我的观察而言,大部分 30 岁的人都还在一线 coding 着, 跟刚工作的同学相比,虽然技术知识上差不多,甚至略差于刚工作的同学,但在分析问题、看问题的深度,盘点规划,与人沟通的能力上,以及过往经验形成的方法论, 这些都是值得刚工作的同学学习的,虽然这些很难像技术知识一样考察出来,但确实存在并影响着项目的实际开发,到了 30 岁,技术其实并不唯一论了, 不再是谁单打独斗做项目的能力强了,更看的是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、眼界等依赖经验的能力了。当然,刚毕业的那群同学可能还没有认识到,但不用教育他们,他们慢慢就体会到了。

说了这么多,如果 30 岁你刚决定做前端,我建议你不要做,如果你一直做了前端却没做出什么名堂,我希望你相信,这么多年的经历,在技术知识之外,你肯定还是有一些积累的, 你要做的,是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之外,根据自己的业务,找寻擅长的方向,然后持续深耕,对新的技术感到好奇,对业界的实践保持学习,多在自己的技术领域折腾,多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分享, 慢慢的,等你回过头来,你也会被认为是大神。

人们常说,要立目标,要做规划,然后坚定不移的往那个方向走,我却觉得,在做这些所谓“真正的事情”之前,其实还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的,很多事情哪怕没有目标,依然可以向前走, 有个方向,感兴趣的、擅长的、有趣的、有价值的、都行,去做,做着做着,你就会思考,然后新的方向就有了,等你折腾了更多的东西,慢慢的,目标就明确了,然后你就可以做规划, 坚定的向这个方向走了,那什么时候目标会明确呢?说真的,等你通过不断的折腾和反思确定了目标,内心坚定的时候,那就是了。

我们制定的大部分的目标,最大的问题是,我们从理性上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好的目标,但感性上,我们并没有坚信这个方向,或者内心依然有所抗拒,

所以无论是不是 30 岁,在什么年龄段,在找到我们深信不疑的方向前, 我们都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思考的,“我是什么样的人?”“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?”“我为什么开心?”“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?”“我想做什么?” 这些都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和完善的。所以,哪怕没有目标,先开始做起来,

重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清晰起来的,而不是想想就定下来的。

其实到了 30 岁,人生都走了三分之一了,当然了,三分之一是一个美好的说法,我觉得大部分人也活不到 90 岁,毕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也才 71 岁,程序员这个群体因为还没有出现多少寿终正寝的人, 所以也无法预计这个职业的预期寿命,但就当下的这个环境,应该也没有那么高吧,就按 71 岁算的话,其实人生已经过了 42% 了,考虑到后 20%,也就是 57 岁开始的时候,你就没什么太大精力和体力折腾了, 出去旅游,参加稍微刺激一点的活动都要检查身份证了,这样一想,人生也就中间的三十年去折腾了,而这段时间,还要照顾长辈、抚养四脚吞金兽, 想一想,是跟前半生不一样的人生体验,但留给自己的时间确实也不多了,虽然这 30 年充满了无数被动的事情占据了你的时间,而面对这件事情,我想和你分享的只有:

很长一段时间,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。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挡着,有些事得先解决,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,时间貌似不够用,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,然后生活就会开始。最后我终于明白,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。

扯了这么多,看着好像还是没有讲到什么落地的东西,但对于 30 岁左右的自己,实际的计划相比内心的宁静,已然不是那么重要,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思,是写给别人,也写给自己。